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

前几天有个小孩来复诊,初次是因为容易出汗来就诊,白天出汗很多,晚上睡觉也出的很多。吃了几副药,容易出汗的症状大为减轻。因为中医问诊会问到出汗如何,所以临床发现容易出汗的儿童其实不少。

这个患者是个小男孩,有时夜间还抽动,体型偏胖,面色略红,舌质淡红,略胖大,舌苔薄白,脉细缓,软。考虑是长期出汗过多,已经造成气阴不足,心神不敛,肝风萌动。所以单纯收敛止汗只是治标,还要补气养阴、安神、息风。处方如下:

补气养阴——生脉饮+四君子

安神、息风——生龙骨、生牡蛎

调和营卫止汗——桂枝汤+浮小麦

这个方子十多味药,最重要的药物其实是最后面的浮小麦,这个药很便宜,副作用也很小,但是对容易出汗这个病而言,它却是关键的药物。因为浮小麦的功效不仅是收敛止汗这么简单,它也可以补气养阴,尤其是对心脏气阴两虚补益效果最佳。因为浮小麦主要入心经,而心在液为汗,出汗多度最容易伤及心脏气阴,中医称之为气随津脱。

其次,浮小麦本身就有安神的作用,比如《金匮要略》里面的甘麦大枣汤治疗妇女喜欢无缘无故的悲伤欲哭,类似于更年期症状。浮小麦可以安神,稳定情绪,我把它看成中药里面的谷维素,常用于更年期。最后,浮小麦也可以息风,就是治疗一些抽动类疾病,比如小儿抽动,早期比较轻微的小儿抽动,单纯用上浮小麦就有一定效果,但若是时间久的或严重的,就需要配合其它药物一起使用。

产物江淮地区的小麦,称之为淮小麦,为道地药材,其实北方地区的冬小麦都有一定疗效,但最好用陈麦,也就是放置超过一年的小麦疗效才会好。浮小麦,就是小麦中那些发瘪不饱满的,因为质地轻,放在水里可以漂起来。如果找不到小麦,可以用浮小麦代替,我的一位老师认为小麦、浮小麦的有效成分都在皮上,里面面粉无效。

现在是农村割麦子的时节,全是大型联合收割机,省去了不少功夫。下面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有关割麦子的诗,七零后八零后农村出来的人都会深有感触,情景再现。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更多干货文章,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oukoua.com/zyhdk/6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