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异宝御制乌梅汤

用最简单的食材做最美味的食物

哎玉泉山的水来东直门的冰喝的嘴里凉了嗖嗖,给的又多来,汤儿好喝呀~

小贩们也有做这小生意的。以前在哈德门外有老人,常常手拿冰盏(两个小铜碗)弄出声响吸引人们注意,边走边卖。

酸梅汤古来即为上好的夏日饮品。清代经御膳房改进成为宫廷御用饮品,所谓“士贡梅煎”即是。因其除热送凉、安心痛、祛痰止咳、辟疫、生津止渴的功效,被誉为“清宫异宝御制乌梅汤”。后来传入民间,于是大街小巷,干鲜果铺的门口,随处可见卖酸梅汤的摊贩。摊上插一根月牙戟(表示夜间熬得),挂一幅写着“冰镇热水酸梅汤”的牌子。摊主手持一对小青铜碗,不时敲击发出铮铮之声。路人大有望梅已自解渴,闻声已自清凉之感。一碗下肚,暑气全消。那时的酸梅汤经营者不光沿街叫卖和摆摊出售,以酸梅汤为主的店铺也不少。如天桥“邱家”,西单牌楼“路遇斋”,东安门丁街“遇缘斋”等等。我国很早以前就有酸梅汤。古籍中所载“土贡梅”,就是一种最古老的酸梅汤。南宋《武林旧事》中所说的“卤梅水”,也是类似酸梅汤的一种清凉饮料。我们喝到的酸梅汤是清宫御膳房为皇帝制作的消暑解渴饮料,后来流传到民间。它比西欧传入我国的汽水要早年。

乌梅泡发以后,放上冰糖、蜜、桂花一起熬煎,冰镇之后就成了酸梅汤。

食材明细

乌梅

40克

山楂干

20克

乌枣

40克

广陈皮

5克

洛神花

5克

桑葚干

5克

薄荷叶

5克

甘草

5克

红豆蔻

3克

干桂花

5克

黄冰糖

40克

清水

3升

做法步骤

1

将除了冰糖和干桂花之外的所有食材放入盆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将食材清洗干净,然后将脏水过滤掉;

2

将洗好的食材放入盆中,加入毫升清水浸泡30分钟;

3

将浸泡好的水过滤到砂锅中;

4

把食材装入料包中,将料包系紧,放入砂锅中,再加入毫升清水煮开,再放入少许清水,再次煮开。目的是不让熬出来的酸梅汤过浓;

5

煮开后放入黄冰糖,转小火熬制20分钟,熬好后关火撒上适量干桂花,然后放凉,倒入准备好的器皿里面,然后放入冰箱冷藏,口感会更好。桂花也可以喝的时候放,根据自己喜好来就可以了。放桂花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清香味。

小贴示

为什么我选择这个配方呢?因为它更符合中医解暑的原理——秘密就在那颗小小的红豆蔻。

乌梅、山楂、甘草是酸梅汤的标配,甘酸化阴,以缓解夏日阴虚阳浮所致的口渴多汗、心浮烦躁诸症。

大枣,原方中用的是乌枣(熏制的大枣),大枣熏制后因有焦香味而通心气,并降低了大枣本身的滋腻性。但目前鲜有药房有卖这样的乌枣,所以小编还是用了大枣,但加了陈皮行气(原方无陈皮)。

解暑解渴并非一味地以甘酸之品化阴生津。《遵生八笺》中记载了一个梅子酱的配方——除了梅子和甘草之外,还放了生姜、紫苏和豆蔻三味辛温的食材。何以故?水饮入胃不是马上就能化津的,是需要脾的运化的,脾得温则健。如果一味阴凉之品下肚,脾运不及,则只能生湿,而不能生津,故必须兼顾到阳气。红豆蔻之所以关键的道理就在这儿。

最后,我们在煮好酸梅汤后会撒一把桂花,这不仅是出于味道的考虑,也有养生的道理——桂花辛温芳香,而能化湿醒脾,温胃散寒。

酸梅汤喝温的或常温的其实比冰镇的更解渴。冰镇能速解胃热,但难免损伤脾阳,脾阳伤则津难生,渴反而难解。

酸梅汤不仅是夏日解暑必备,它亦可开胃,亦可消食,亦可解辣,是肉食、火锅伴侣。唯孕妇不宜,因有山楂活血,恐伤胎儿。

●End●

——如果喜欢,快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让我们一起在这里,吃吃,喝喝,聊聊美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oukoua.com/zyhdk/5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