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夏至我陪你一起看最长的昼和最短的
不为无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刺绣 家语 + 放下可乐,来碗酸梅汤,这样的夏天才是完整的說明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文字为“刺绣家”编撰,转载请注明出处 是日诗 夜半惊岚偃旗旌,朝闻远鸦方初醒。 狸奴几下偷翻书,何时听得螗蜩鸣? 夏至,五月中。《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的时候。 到了夏至,才刚刚进入炎热的季节,正如人们常说的“不过夏至不热”。 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 夏至一过,全国多地快要进入“烧烤模式”了。民间向来把“夏至”视为暑热天气的开端,台州很快会迎来一年中最难熬的酷暑时节。 天文专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会逐日降低。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预报四季更迭的节气。顾名思义,夏至之后,气温将不断攀升,不久,大家就可以手拿鸡蛋在大马路上感受“地煎蛋”的节能环保了。除了炙烤的气温,连绵不绝的夏雨也是常客。雷雨骤来疾去,让人防不胜防。 娇滴滴的荷花、刚劲坚毅的荷叶、黑夜中的缕缕萤火虫……这些都是夏独有的风情,特有的气质。不管你偏情哪一种,都带着夏天的味道。 有很多美食,不同季节滋味和感受各不相同。而一些食物在夏天里吃尤为美味。比如,冷饮、雪糕,凉丝丝、甜滋滋,走胃的同时也走了心。又比如,户外烧烤,吃到嘴里的是味道,坐在身边的是幸福。 夏至·三候 夏至节后,气温继续升高,并在夏至后的第3庚日就进入伏天。伏天也称三伏,为一年最热的日子,它分为三个阶段,即头伏、二伏和末伏。 鹿角解 夏至之日“鹿角解”,鹿是山兽,属阳,角向前;麋,形大,属阴,角向后。夏至一阴生,感阴气而鹿角退;冬至一阳生,麋感阳气而麋角退。 蜩始鸣 后五日“蜩始鸣”。古时楚称蜩(tiáo),秦晋称蝉。蜩螗(táng)沸羹,叫声沸稠为粘羹,多美的形容!蜩即夏蝉,黑大,叫声清亮,俗称“知了”。螗小而绿,叫声尖锐急促,它立秋后才鸣,也称寒蜩、寒蝉、夏蝉,为区别于“知了”,俗称为“都了”。它一叫,秋色厉,都该了了。 半夏生 再五日“半夏生”。这意味着夏天过半了,后半夏白昼骄阳似火,浓荫难求;夜晚虫鸣如织,花香四溢。半夏是一种白色块茎,它生于阴阳半开半阖时,所以,作为一种中药材,主治半开半阖之病,协调中枢。如治伤寒寒热,是少阳之枢半开之病;治喉咙肿痛,是少阴之枢半开之病。 夏至·三趣 摘杨梅 夏至时节,正是杨梅成熟的季节,杨梅肉质细软,甜蜜醇厚,色好味美,味甜多汁,品质极佳,是夏季消暑开胃的佳品。 赏荷花 “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恰如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对荷花的赞美之词,夏至的荷花就开始悄悄绽放了,徜徉在被荷花包围着的水榭长廊,赏荷吟诗,观碧叶连天,不亦乐乎。 做酸梅汤 解渴饮品众多,然而在炎炎夏日,人处心浮,烦躁不安的状态,最宜喝一杯酸梅汤,既解暑解渴,更能收敛心神,使人平静。 酸梅汤配方版本中多,乌梅、山楂及甘草这三味一般是不变的,宫廷酸梅汤配以乌枣、红豆蔻、桂花,其他常见配方有添桑椹、洛神茄花、薄荷、陈皮等食材。 注意:因酸梅汤含山楂,故孕妇不宜,空腹也不宜。 夏至习俗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据说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此日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 古时夏至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天子祭地,以祈丰年。《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麦粽”与“夏至饼” 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吴江县志》:“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 冬至馄饨夏至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夏至给小孩称重也是个民间传统。夏季炎热,有的孩子可能会吃不好、睡不实,导致体重锐减,俗称“枯夏”,故民间流行以称体重来测试孩子的健康状况。 夏至养生 夏至来临后,现代人主动或被动地待在空调房,以躲避气候闷热的“桑拿天”。然而夏至时节,气血运行旺盛,活跃于体表,此时毛孔大开,空调的寒气会趁机而入,不慎就会得所谓的“空调病”,甚至成为日后风湿性关节炎的因。 夏天出些汗是和于天时的,所以尽量少开空调,如果是公共场合,不要吝惜加衣。 至是大自然阳气最旺的日子,对于怕冷阳虚的人,此时是补阳的极佳时期。夏天早起,适当地让太阳晒晒头颈后背,可以补充和振奋体内的阳气,这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 夏日午睡是免费而舒服的养阴养心法。中午小寐一会儿(半小时左右),但不宜时间太长(不超过一小时),也不宜刚吃完饭就睡,在饭后半小时左右午睡最好。 “春夏养阳”,而养阳重在“养心”。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切忌暴喜伤心。宜晚睡早起,晚睡以适应夏热气候,早起以适应昼长的规律。夏季昼长夜短,要调试好作息时间和生活节奏,适当午觉。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瘀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此时可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参加晨练,以舒缓运动为主,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避免出大汗,以伤阴阳。 瓜类是大夏天必备之时品。西瓜甘寒,清火生津,有实火者宜。多吃会损脾阳。西瓜利水性强,吃多了就尿多,所以会伤阴,有的人说吃西瓜会上火,就是利水太厉害,伤阴了,一般是虚火。所以吃西瓜要控制量,另外脾胃虚寒、病后产后的人都不宜西瓜。 黄瓜是现代人非常喜欢的所谓减肥食品,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它的适宜性较冬瓜、丝瓜小很多。比如,时令病后、产后、发疟疾、痢疾、脚气、疮疥都不能吃黄瓜,因为它不仅性寒,还能动风动火。黄瓜长得比较快,长得快的东西,生发之气强,容易动风。 苦瓜是苦寒的,夏天心火旺的吃苦瓜最好,但前提是脾胃不虚寒。青的苦瓜放久了会发黄发红,此时是可以吃的,而且味道也没那么苦了,性质也不是太寒了,还能养血。 冬瓜是非常好的消暑食品,诸病不忌,唯须炖烂了吃,生凉的吃了容易拉肚子。湿热的日子最宜吃冬瓜,既利水祛湿,又清热生津。孕妇多吃冬瓜,能化解一定程度的胎毒,有益于婴儿。 丝瓜也是各种病不忌讳的瓜,丝瓜对于女性尤其友好,孕妇吃能安胎,产妇吃能通乳行乳。此外,丝瓜还能化痰解毒。 ▼点击阅读原文收获更多精彩,开启精致生活。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oukoua.com/zyhdk/2173.html
- 上一篇文章: 松鼠鳜鱼的酱汁如何调酸菜如何加工味道更好
- 下一篇文章: 中医养生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