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小诗识杜牧
关于杜牧,我们知道多少?1、晚唐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2、写过……等作品;3、爷爷是中唐名相杜佑,家道中落……我常看到学生拿着厚厚的“文学常识”资料翻来翻去,一看就是“假装”在看,面对这样理性的说教、纯粹的灌输,孩子们可能会有一种本能的反感,我总觉得这样的总结与提炼,携带着一种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的气势,实在让人难以亲近。 我想尝试用另一种方式,让孩子们走近一个远隔时空的诗人,了解他,至于爱恨厌喜,自然由孩子自己决定咯!于是,三首小诗识杜牧: 第一首《赠别》。 这是杜牧早年游荡扬州城,结识青楼女子,朝夕相处,情深义重,临别时写给这位女子的赠诗。我们只学其一,没学其二,其二离情渲染太重,不如第一首来得清丽婉约。 娉娉袅袅,让人想起窈窕淑女、清扬婉兮……到底是怎样美好的女子呢?接下来杜牧以花喻人,像开在梢头的豆蔻花。豆蔻花是一种中药,多见于我国南方地区,北方少见,以红豆蔻为最美,以花喻人,源于《诗经》、《楚辞》,原不少见,可是仔细琢磨这句诗,妙在一个“初”字上,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的美好都在这初始的时候,二月初,春已至尚未浓,花已含苞尚未开,引人遐思无限。 这样写女子的美,还不够,重要的是对比,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一个“总”字是结尾处最有分量的评论,取次花丛懒回顾,万水千山走遍,“总”不如你! 第二首临别时的情意缠绵自然水到渠成。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杜牧?痴情的?多情的?无情的?如果痴情,为何不带她走?我说,以杜牧的出身不可能取一个青楼女子啊!孩子们说了,可以带回家做妾啊!(他们是不是知道的太多了?)这是一个风流的公子哥儿,分明是去扬州公干,结果却流连青楼。 第二首《赤壁》,这首诗太有名了! 没有考证,总觉得这首赤壁写于前面那首赠别之后。这是咏史诗,寄托了杜牧生不逢时的慨叹,哦,好吧,这是官方的解释,可是,我怎么在这里看到了高晓松的影子?不是那张脸,而是那种态度,云淡风轻的态度—赤壁之战,不过是周瑜的侥幸而已,毕竟生于宰相之家,这样的从容气度还是有的,冷眼看历史,入不入正史,又有何干?原本也没打算青史留名。 第三首,泊秦淮,终于在这首诗里看到了流淌在杜牧血液中的宰相气质! 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尽管没落,骨子里流淌的还是贵族的血液,头脑里凝结的依然是人上人的智慧,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越来越相信——王侯将相确有其种,智慧、家风、气质……多半是刻在DNA上,代代相传的。 晚唐势颓,覆灭已成定居,呼啦啦大厦将倾,杜牧心知肚明,他在批评谁呢?讽刺谁呢?又或者他很明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他也明白盛极而衰,与其定论他在批判座中听曲的达官贵人,不如留给孩子们更多自由的评论,一千个人心里会有一千个杜牧。 杜牧,是豆蔻梢头的美好,是锁二乔的淡然,是不知亡国恨的通透……出身高贵、一生不羁,春风十里不如你! 赞赏 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oukoua.com/zyhdk/1376.html
- 上一篇文章: 学养生必知食物热性温性平性凉
- 下一篇文章: 酱卤牛肉卤水配方及技术关键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