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性能,是指中药具有的某些偏性,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和毒性等。四气五味,就是药物的性味,代表药物的药性和滋味兩个方面。其中的“性”又称为“气”,是古代通用、沿袭至今的名词,所以四气也就是四性。性和味的作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中药之所以能给人治病,其基本作用可以简单地用四个字来概括,即“补偏救弊”或“纠正阴阳”。中药具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性能,这就是说,中药具有一些治疗疾病的“偏性”,其正是通过这些偏性而达到“补偏救弊”的目的。以偏纠偏,调整阴阳,恢复人体阴阳动态平衡,,这就是中药为什么能治疗疾病及其治疗疾病的基本原理。

一、四气与五味

(一)、四气

四气也称四性,指寒、凉、温、热四种药性。其中,寒、凉和温、热是性质不同的两类药性,而寒和凉、温和热只是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凉次于寒,温次于热,这是根据药物作用与机体产生的反应和治疗效果而概括出来的。凡能治疗热性病证的药物,便认为其具有寒凉的性质。寒性药和凉性药属阴,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温性和热性药物属阳,具有温里、敌寒、助阳、通络等作用。此外,还有一些药物的性质介于寒凉和温热之间,称为平性,对寒证和热证都可应用。

(二)、五味

指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药味。不同的药味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1、酸味含有有机酸和鞣质。有收敛、固摄作用。如石榴皮能涩肠止泻。

2、苦味含有生物碱和苷类。有清热燥湿、泄降作用。如黄连能燥湿泻火,大黄能泻热通便等。

3、甘味含糖。有补养、和中、缓急作用。如甘草能调和药性等。

4、辛味含挥发油。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如木香能理气,细辛能发汗解表、止痛等。

5、咸味含矿物质。有软坚、散结、泻下作用。如昆布、海藻能软坚治痰结等。

6、其他有的药物具有淡味和涩味。淡味有渗湿利尿的作用,如茯苓能利尿除湿。涩味有收敛止汗、固精止泻等作用,如诃子能涩肠止泻等。

二、升降浮沉

中药的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机体之后表现出的上升、下降、外散和内行四种作用趋向。

药性升浮的药物,多用于治疗病势陷下、向里的疾病;药性沉降的药物,多用于治疗病势逆上、向外的疾病。

患者辨证属于病势陷下者,宜选用升浮药物治疗;病势逆上者,宜选用沉降药物治疗。

三、归经

中药的归经,是指中药作用的部位或大致范围。

临床掌握归经性能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指导药物直达病所,使治疗用药更加具有针对性。

四、毒性

中药的毒性,是指中药对机体的损害性。

凡能破坏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而产生毒副作用的药物为有毒,反之为无毒。

临床认识和掌握中药毒性的性能,主要在于保障中药应用安全,防止临床医疗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四气主要起确定药物药性的作用,五味主要起确定药物效用的作用,升降浮沉主要起确定药物定向的作用,归经主要起确定药物定位的作用,而毒性性能则起到了确定药物有无毒性的作用。

这是分享中医知识;辨证与论治的平台。爱好中医的朋友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oukoua.com/zyhdk/11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