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减肥一碗薏米红豆粥就能搞定
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薏米红豆粥是人人皆宜的去湿佳品,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哟! 为什么湿气重,容易肥胖?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 寒、热都好办,寒则温之,热则寒之;有风咱就驱风,有燥咱就润燥,有暑咱就清暑。然而,有湿呢?那就有点难办了。用燥湿的方法,十有八九会伤了津液,湿邪还是除不去,所以中医里除了燥湿,还有利湿、化湿、渗湿等对付湿邪的方法,方法越多,就意味着这个敌人越难对付。 辨别是否有湿气的两个小方法 看舌头:不妨每天早上刷牙前抽出宝贵的两秒钟,吐出舌头观察一下,是不是黄中带腻,如果是,那也是体内有湿的表现。黄得越厉害,或者腻得越厉害,说明湿邪越厉害。 湿重如裹:有的人,每天早上七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再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着,让人懒得动弹,那么,不用看舌头,也能判断他体内湿气很重。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人人皆宜的去湿佳品——薏米红豆粥 祛除体内的湿气,方法非常简单,只需两个“药”。这两个药能当茶喝,能当饭吃,而且能解决大问题的。一是薏米,一是红豆。这两种东西,不需按什么比例,每次一样抓一把,洗干净后放在锅里面加水熬。熬好后就是去湿健脾的佳品——薏米红豆粥了。 至于功效,那真是非同小可。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在中药里称作“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 关于薏米和红豆的“消肿”作用,也很有意思。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肿就是水肿。试看今人,十个里面起码有五六个身体发福,这也是肿,叫做体态臃肿。在中医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意味着体内有湿,水液不能随气血流动,滞留在体细胞之间,使人体迅速膨胀起来。水肿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过是程度有深浅而已。去湿性极强的药物或食物能祛除这些滞留在人体的水液,也就能消肿。所以,治疗水肿必用红豆,而实践证明,薏米红豆粥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尤其是对于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 熬煮红豆薏米粥的技巧 熬薏米红豆粥是有很多技巧和讲究的。薏米很硬,红豆也很硬,如果放在锅里一直熬,大概熬一个多小时还不烂,很浪费火或者电,而且搞不好还会把水烧干,造成糊底。 我建议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锅里加进去足够的水,烧开后熄火,让薏米和红豆在锅里闷半个小时,再加火,烧开后再闷半个小时,红豆粥就煮成了。第二种方法更简单,就是把咱们家现在不常用的保温瓶洗干净,把薏米和红豆放在里面,再倒进去开水,塞紧瓶头闷着,每天晚上这样弄好,早晨起来就是粥了,正好当早餐喝。这是非常省事的,也最节省能源的,不用去熬。 薏米红豆粥有个好处,就是怎么熬都不会发粘发稠,总是底下是熬烂了的红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红色的汤,薏米和红豆的有效成分大半在汤里。由于熬粥的时候,水放得很多,这些汤可能就够我们喝半天了,正好可以当茶喝。如果是夏天,上午就得争取把它喝完,因为喝到下午就馊了。沉底的那些薏米和红豆依然可以吃,如果觉得口感不太好,可以拌点白糖。这可不是既能当茶喝,又能当饭吃吗? 还有人自作聪明,对我说:“我在熬薏米红豆粥的时候,加了一小把大米,结果粥就熬稠了,味道那叫一个美啊!” 我说:“千万不能加大米进去!”为什么?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粘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红豆和薏米都是去湿的,本身不含湿,所以它们怎么熬都不稠,汤很清。中医恰恰是利用了它这种清的性质,来把人体的湿给除掉。一旦加进去大米,就等于加进去了湿气,所以整个粥都稠了。味道虽然更好了,但对于养生来说并非好事,就因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红豆、薏米就都白费了,功效全无。 此文由武国忠授权分享,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 武国忠 中国著名中医养生专家著有《(黄帝内经)使用手册》、《活到天年》、《人体通补手册》等畅销书。担任北京电视台《养生堂》、《健康生活》、山东卫视《养生》、河北卫视等多个健康栏目主讲嘉宾。 多用酱福利放送: 武国忠老师被称为京城最贵名医,多用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邀请到武老师在11月30日(晚上8:00-9:00)前来直播室,给大家分享中医养生,中医美颜的观点和方法,转发此篇文章到朋友圈,截图给图给多用酱(ng)报名吧~ 武国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oukoua.com/hdkzp/2297.html
- 上一篇文章: 年11月23号第九期熏酱班辛香料
- 下一篇文章: 卤水配方集锦,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