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盛夏解暑来点酸梅汤
小暑之后我们就迎来了夏季最炎热的时候了–“三伏”,其处于小暑和处暑之间。“入伏”后空气湿度增大,再加上持续高温,极易发生“中暑”现象。 中医称中暑为“暑厥”或“中暍”。“暑之为气,时应乎夏。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心。” 那么在中医理论中,暑有什么特征呢? 暑为阳邪,易发热病。 暑为盛夏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故暑邪为阳邪。暑邪伤人多表现为一系列阳热症状,如高热、心烦、面赤、脉洪大等。 暑为阳邪,其性升发,故易上扰心神。 出现心胸烦闷不宁、头昏、目眩、面赤等。暑邪导致汗出过多,不仅伤津,而且耗气,可见口渴喜饮、尿赤短少等,还可见气短、乏力的情况,甚则中暑发为眩晕,昏倒。 暑多挟湿。 暑季气候炎热,且常多雨而潮湿。热蒸湿动,水气弥漫,故暑邪致病,多挟湿邪为患。其临床表现除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常兼见身热不扬、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湿滞症状。 这就让我们想到了解暑神器“酸梅汤”。 酷夏有它就够了“降热消暑静心神器一一杯酸梅汤”。黝黑的乌汁,酸中带甜,咕咚咕咚下肚,通身舒爽,喝完还要抱着冰凉的小汤壶不肯松手。 酸梅汤用乌梅、山楂干、甘草、陈皮、干桂花、红豆蔻、黄冰糖熬制而成,具有健运脾胃、生津止渴的功效。 乌梅,山楂和甘草酸甘化阴,增加体内津液。山楂又有解腻消食,消除饮食积滞。夏季暑邪多易夹湿,陈皮配伍红豆蔻既燥湿健脾又行气,加上香气芬芳的干桂花沁人心脾,起了固护脾胃的作用。 1 1 制作: 1.5升水常温浸泡两小时以上(干桂花和冰糖除外) 开中大火煮沸,盖盖,转小火煮40分钟,为头煎。将冰糖放入盆内,再将沥好用材的头汤趁热倒入,搅拌至冰糖融化。 2 药材重新装回锅内再毫升左右的水,开大火煮沸,盖盖,转中火,再煮20分钟为二煎。 3 最后将二煎和冰糖水趁热混合为成品。在成品60-70℃加入干桂花(不要超过80℃)加盖,晾凉之后再放入冰箱冷藏3小时以上。 4 饮用时记得将干桂花沥出。如饮茶般细啜,冰凉振齿,酸醒人、甜适度,滋味丰满而悠长。 快去试试属于你的夏日甜水吧注:以上内容仅供预防参考,请根据自身情况谨慎选用,如出现中暑情况请及时就医。 作者:沈静 审核:师立阳、王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oukoua.com/hdkzp/11102.html
- 上一篇文章: 陈东升十首诗,把风写得这么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