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梢头初绽,青春秘密乍现
赠别两首(其一)(唐)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大唐,扬州。 十里长街,车水马龙,春风飘摇,花枝招展。歌台舞榭一步一家,家家楼上都飘着珠帘,半掩半露着一位位粉面佳人。 大诗人杜牧寻寻觅觅,却摇头叹道:“卷上珠帘总不如”。可见,他是情有独钟“这一个”。 哪一个呢? 那位少女,体态轻盈,含羞带怯,好比春天枝头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 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传至今。后世使用“豆蔻年华”一语形容少女,通常泛指十三、四岁的姑娘,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世间万千花朵,为什么杜牧独独用豆蔻来比喻心中最难以忘怀的少女呢? 看图可知,含苞待放时候的豆蔻,通体白似玉,只有花瓣尖尖上透出一点粉红,多么像清纯洁白、娇羞可人的少女啊。 此外,豆蔻是一种春末夏初时节开花的植物,此时光景还不到盛夏,用来比喻女子还未成年,也是恰如其分。 其实,科学上来说,并没有一种植物的官方名字叫豆蔻。只有一种“豆蔻属”,代表就是火锅汤料里常见的草果。 “豆蔻年华”里的豆蔻指的是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山姜属,如《唐本草》所述:“豆蔻,苗似山姜,花黄、白,苗根及子亦似杜若。” 这里说的豆蔻有草豆蔻、白豆蔻、红豆蔻几种。 草豆蔻又名草蔻、草蔻仁、假麻树、偶子,辛辣芳香,性质温和; 白豆蔻又称多骨、壳蔻、白蔻,皮色黄白,具有油性,辣而香气柔和; 红豆蔻也叫红豆、红蔻、艳山姜、良姜子,颜色深红,有辣味和浓烈的香气。 这几种开花时通常是这样: 另外有一种肉豆蔻,又名迦拘勒、豆蔻、肉果,为肉豆蔻科常绿乔木植物果实,性状相近,常被误归为豆蔻类,其实并不是一种植物。 肉豆蔻的果实长这样: 绕晕了吗?我们来看一张一目了然的分类图: 这三种依次是草果、草豆蔻、肉豆蔻。 在形容年龄方面,像“豆蔻年华”这么美的词并不是绝无仅有的,古人对人生不同阶段的年龄都有不同的代称,其中,以对女子不同年龄的指代最为诗意。 女孩子幼年时被称为“髫年”,因为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也称作垂髫。 女子十三、四岁称为“豆蔻年华”,典出唐朝诗人杜牧的《赠别》诗中之意。 十五岁称为“及笄”,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就把头发梳拢起来,挽一个髻,插上笄(笄:jī,束发用的簪子),表示成年,又称笄年。据《礼记·曲礼上》载:“女子许嫁,笄而字。”是说,女子成年许嫁才能命“字”,故女子尚未有婚嫁之约,称为“待字”。 女子十六岁称为“二八年华”、“破瓜”、“瓜字初分”。二八是指“二个八的年纪”,因为“瓜”字在隶书及南北朝的魏碑体中,可拆成二个八字,八加八就是十六。 到了出嫁年龄,称为“摽梅之年”,取自《诗经·召南·摽有梅·序》:“摽有梅,男女及时也。”摽梅,原意是指梅子成熟后从树上掉落。 女子二十岁称为“双十年华”、“桃李年华”。双十就是二个十,即二十。说这个时期的女子正像桃李盛开的时候一样艳丽动人。 女子二十四岁称为“花信”,每年春天,花开季节所吹的风称为“花信风”。古人认为春天多风,小寒至谷雨,四个月共有八气二十四候,每气有三番,每候有一种花的信风,刮过二十四番花信风后才会进入到夏天。故又称为“二十四番花信风”。 好啦,科普时间结束,进入主题!没错,我是来推荐新书的。 《豆蔻花苞满枝丫》的女主角唐辛年方十三,妥妥的豆蔻年华。豆蔻梢头初绽时节,正是青春秘密乍现的时刻。 升入初中,少女唐辛发现一切都在悄悄变化,身体在渐渐苏醒萌芽,嫩粉色的花苞挂上情感的枝丫。在这纯真清澈又敏感叛逆的年龄,少女一波三折地走出成长的忧愁与迷惘,勇敢地面对自己和未来…… 《豆蔻花苞满枝丫》的作者王欢在扉页里这样写道:谨以此书献给那段自以为长大的岁月,以及一同走过的伙伴。 王欢,年5月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士,现任教于新疆师范大学,主要从事儿童文学教学与研究,独立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当代多民族儿童文学研究》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新疆儿童文学接受与期待调查研究》等,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此为作者长篇小说处女作。 这是一个女孩的心灵史和爱的发声练习,也是万千少女成长路上的隐秘心事。 作者无疑是一名学霸,而这部作品很像作者的青春自传。想不想知道学霸的豆蔻年华,发生了怎样胆大而不逾矩的情感故事? 《豆蔻花苞满枝丫》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定价:26元 出版时间:年12月 即将在全国各大书店及网店上架 千万不要错过哦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oukoua.com/hdkyx/1288.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些你还不造么长寿村人人倒背如流啊
- 下一篇文章: 解酒妙方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