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人生诗歌里的春天
治疗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诗歌里的春天 作者:明德天心中学周鹏 又是杏花烟雨的时节,春风已绿江南岸。春之气息,在旷世才子和才女们眼中,永远是那样动人心魄。我敬爱的诗人们,感谢你们曾肆意地挥洒出一份份浪漫、豪情,把对春天最美好的记忆留在绝美的篇章里。 无论是“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朝气蓬勃,还是“春风十里扬州路”的妩媚动人,亦或“闻说双溪春尚好”的刻骨铭心,这些绝美的句子在诗人的笔端跳跃、流淌,仿佛苍穹之中的一抹亮色,即使在千年之后,我们仍能感受到它们的温度。在这冬去春来的美好时光里,我们一起来回忆,那些关于春天的动人篇章。 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最早关于春天的记忆,来自古老的《诗经》。那是一个明媚的春天,有一位姑娘,将要在这个充满朝气的季节里,在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里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 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中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这样写得既形象生动又让通俗易懂。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浮现出一个像桃花一样鲜艳,像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其中的“灼灼”二字,给人以鲜活、明艳之感表现得活灵活现,极其精妙。清代学者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整首诗表现出的情绪与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这首诗还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同时,在写法上,它写祝贺人新婚,但不像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突出家庭的和美,实在是高人一筹。 无论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还是“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读起来,总不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更直抒其情,耐人寻味。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也许这首诗中的点点滴滴,正是我们许多人的前世里,关于春天、关于生活、关于婚姻、关于美人最无邪的记忆。 二、春风十里扬州路 提起晚唐大诗人杜牧,我们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一座绝美的城市——扬州。在扬州为官的三年时光里,在瘦西湖畔,杜牧留下了一首又一首千古名篇,至今读来,依旧气韵犹存,令人神往。无论是“二十四桥明月夜”呈现出的如梦如幻的浪漫,还是“春风十里扬州路”描绘的这座城的芬芳妩媚,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扬州的百般柔情和深深眷恋。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在扬州,诗人也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他把对爱人的浓情蜜意,凝练成动人的诗句。 赠别二首杜牧 娉娉褭褭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首诗写于杜牧即将离开扬州,远赴长安之时。这首诗“赠别”的对象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结识的一位扬州的歌妓。这位美丽的少女,就像含苞待放的红豆蔻一样,而红豆蔻的花蕊的芯两瓣并立,往往用来暗喻心心相印的爱情。才子佳人,两情缱绻,如果时间能定格在这一刻,多好。 “春风”既指扬州春景,又指如春风一般温柔的美人,她们从春风里缓缓走来,温暖了失意诗人们愁苦和寂寞的心。“卷上珠帘总不如”一句,强调如云的美女们都卷起珠帘,露出美貌,也比不上最美的那一位,整诗从意中人写到花,从花写到春城闹市,从闹市写到美人。二十八字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别情人不用一个“你(君、卿)”字;赞美人不用一个“女”字;甚至无一“花”字、“美”字,“不著一字”而能“尽得风流”。 与杜牧并称“小李杜”的李商隐,对其赞许有加,说“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杜牧的诗能将伤春和伤别完美的融为一体,而营造出独特的杜牧式的感伤情调,风情旖旎而又能引人深思。 读过“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样的句子,我们才终于明白,什么叫做,春风十里,不如你。 三、闻说双溪春尚好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眼中,春天是如此美好。她有着“沉醉不知归路”的闲情逸致,又有“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柔情烂漫,然而在人生步入暮年之际,李清照却在国难家愁中颠沛流离。在那满目荒凉、无人怜惜的日子里,她痛彻心扉,她多么渴望,记忆里的春天还能如约而至。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即公元年,这一年李清照五十一岁。此时的她,正流落在浙江金华一代。 这首词写的暮春之景。“风住尘香花已尽”,意不过风吹落花而已;尘香”,即落花成泥,透露出对美好景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花已尽”既补说“尘香”的原因,又将“愁”意推向更深。“日晚倦梳头”,日色已晚,可我们的女主人公没精打采地坐在梳妆台前,一点梳洗打扮的心情都没有。那是因为只要坐在梳妆台前,眼前就浮现曾与赵明诚共度的幸福时光,亦会怀念北宋时期的繁荣富庶,那时候的生活,是词人生命里的春天。可是现在,家国已逝,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是物是人非,正如眼前春光将逝,那充满希望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词的下阕用小舟之轻来衬托愁思之重,不得不说是极为高明的文学手法。而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历过那么多坎坷曲折,那么多孤独寂寞,是无法有如此深沉的情感体验的。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再见了,所有的春天。 多么希望,每一位诗人的爱情、事业和家国,能如他们翘首期盼的那样,迎来真正的春天。但至少,诗人们留下的这些绝美诗词,永远在文学的国度里,春意盎然。 主编:黄宁 编辑:黄雪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oukoua.com/hdkyc/11203.html
- 上一篇文章: 宋词版ldquo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