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版ldquo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
古诗词赏析 看久了会写诗的 往期精选 \02\26 “花气袭人知骤暖”的下句是什么?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诗词赏析 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 春日里,当你回想起那段无疾而终的感情,追忆起似水流年里那个如花美眷(如果有的话),或许可以引用晏殊的这句——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放眼整个春天,大概只有绿波最长久,最永恒了。绿波上的桃花,终有一日会零落如红雨;绿波边的人,有天也会不知何处。不变的只有绿波,无时无刻不在东流的春水。人们眼中的这些悲哀,它全然不放在心上,就这样自顾自地,冷漠地,淡然地流向远方。 多情的诗人们当然看不惯,但又不敢苛责它,只有用“依旧”二字来跟它较劲,其实也在跟自己较劲。“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回头来看晏殊的《清平乐》: ////////////////////// /02/26 清平乐 “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 ——宋·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不知你是否注意到,晏殊总是在向一个意象化的女子倾诉深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有她的影子,“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中有对她的思念,“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中有对她的追忆。很多时候,晏殊的愁与恨皆因她而起,但她的存在却总是那样的虚无缥缈。或许,她只是一个愁的符号。 这个春日,晏殊又开始写信了,“红笺”上写满了对她的爱与念,倘若自己的“平生意”她能明白,大概人生也就没有遗憾了。可是,寄信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鸿雁在云鱼在水”,鸿雁高飞在云端,鱼儿潜游在水底,谁来替他传递信件呢?“惆怅此情难寄”,惆怅由此而生。 晏殊词中也总是出现信息不通的情景,如“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等等,这种欲寄无由寄的感伤最是折磨人心。 清平乐 过片写眼前之景和人事活动。“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他独倚高楼,面对冉冉斜阳,向斜阳外的远山望去。他思念的女子在“遥山”尽头,他则立在西楼的帘钩下,两情相对,却无法相通。于是,思念与忧愁像眼前的流水一样绵延不尽。“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绿波的无动于衷越发令人难堪。 最后,诗词君提一个问题,供大家讨论交流:晏殊一生风光无限,七岁作文,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被真宗赐同进士出身,顺利进入仕途,并青云直上,官至宰相,那么他到底在愁什么呢? 扫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oukoua.com/hdkyc/11197.html
- 上一篇文章: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middo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