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万千,不过相思二字

1.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喂,呆子,你告诉我,相思是什么?

相思啊,说的是彼此想念。又一指相思果。

《玄怪录·古元之》中有记载:“原野无凡树,悉生百果及相思、石榴之辈。”而王维有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因为相思无处可说,所以才采红豆寄托。

2.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那相思这么苦,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害相思呢?

胡适曾写过这样的小诗: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大抵是,因为想的是那个人,思的是那个人,所以苦也觉得是甜蜜。

而胡寄尘呢,觉得这样写不够押韵,便做了少许改动,也别有一番风味:

道是不相思,相思令人老,几番细思量,还是相思好。

不过啊,这两位名人还因为此事争论不休,甚至打上官司了呢。

3.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你说,苏武的妻子为什么不喜长相思啊?

在西汉时,苏武持节出使匈奴,临别之际,对留待家中的妻子说:“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可世间呐,那有什么女子喜欢这样的长相思啊,若人死了,她要这长相思又有何用!是以,她定然不会独活。所以,这一长相思,许是两相身死也未可知啊。

4.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那相思,何解呢?

相字,省视也,从目从木。《易经》上说,在地上可以看到的,莫过于树木了。

思,睿也。思心曰容。凡思之屬皆从思。思分为上下两部,上为田,下为心。

《说文》有云:樹穀曰田。象四囗。十,阡陌之制也。凡田之屬皆从田。

田字多与田猎耕种有关。古代,士农工商之属,农列第二,可见田事的重要性。

心字,《说文》有云;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而丰收可心喜,歉收则心忧。一颗心,似乎都扑在田地里。所以,田为上,心从下。

5.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君知否

那个女子好可怜!

是啊。满腔愁思正茫茫,纵使相思入骨,那人却不知。

老舍先生曾在《二马》中写过这样一句话:“相思只有甜味,单思完全是苦的。”

苦不苦,自然是苦的,可是又如何呢?这思完全是从心而已,那苦又带着三分的涩,丢弃又舍不得啊。

6.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相思又惆怅,应和了戴望舒笔下那个寂寥的雨巷,和那个如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相思的人呀,就像飞蛾扑火一样,明知对自己没有什么益处,仍不死心,一遍一遍地扑过去。

痴情人做痴情事,惆怅为你,清狂也为你。

7.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以丁香为名的植物有两种。

其一,木犀科丁香属,又称丁香、洋丁香,主要用于观赏,也是诗句中所指代的丁香。

花史云:丁香,十二客中称素客。又因其柔弱、多情、美丽、高洁而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亦有情客之美誉。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的柔美,给人一种春风各自愁的小别绪。

豆蔻花繁烟艳深,丁香软结同心,丁香的忠贞,给人一种心有千千结的痴情婉转。

其二,桃金娘科蒲桃属,可作香料及中药。

据汉代风俗著作《风俗通》记载:“汉尚书郎每进朝时,怀香握兰,口含鸡舌香。”

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外形像芭蕉,高丈许,叶大,披针形,有草豆蔻、白豆蔻、红豆蔻几种。红豆蔻,又称红豆、红蔻,其花芯中央有两瓣相并,形似同心,因此被视为爱情的象征。且有诗为证:结就同心蕊,因标连理枝。

另,豆蔻又指女子的年龄为(十三四岁)。杜牧有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豆蔻年华因此而得,后世沿用于形容妙龄少女。

8.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情此夜难为情

两相思,两不知。

宋朝李禺做过这样一首回文诗,名曰《两相思》,正读思妻,倒读忆夫,也是趣味无穷。

思妻诗(正读)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思夫诗(倒读)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这首诗,在网络上流传甚广,但李禺的资料作者暂无可考,网络上有误传为李颙(yong),此名查有二人:一为东晋文学家(生卒年不详),一为明末清初的哲学家。从时间年限和名字上来讲,实为不符。

作者查阅资料,只在周溶泉先生主编的《历代怨诗趣诗怪诗鉴赏辞典》中见到此诗,但只有对此诗的评论赏析,并无相关作者介绍。至于来源,网络盛传,无据可考。但想来,作者未遍翻古籍查阅,故不得其渊源。若有幸得师者指导一二,亦属幸事乐事也。

9.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有这样一种深情,即使从未被辜负,却郁郁不得善终。

人生最怕生别离死别离。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自你走后,梦也相思,泪也相思,可黄泉碧落,再也不得相见。

还以为梦里可以见你,醒来,只有天上疏星,竹林冷风。

....................................................................................................................................................

本文作者:夏尔图片作者:夏尔

本文章欢迎分享,但未经授权,盗用文章内容者必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oukoua.com/hdkjj/11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