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节气之一,约当阳历四月五日或六日。

《孝经纬》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矣!”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至此人物清和,兴致活络。

古有斗鸡、画蛋、雕蛋、吃蛋、荡秋千、打毬、拔河、放风筝之戏与踏青、扫墓等应景之俗。其清明扫墓,为我国重要的古节之一。

周代以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日期说法不一,但以此说为多),以纪念介子推忠义故事,禁火三日,直至清明,乃由皇上以榆柳重行点火谓之“新火”赐之百僚。

百姓因插柳薪于门外,用示起“新”,并祈祥福。宋代虽改榆柳之火为巨烛,但仍衍为檐头插柳,及男女戴柳防老等习俗,谚云:“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白首。”而缸换新水,制席为棚等,令人耳目一新。

清明插花源自古代采柳供神礼俗。复以清明水与立春水同称“神水”,久留不坏,故历来多于清晨汲之以酿酒贮花(见《本草纲目》及《湖广志书》)。

此时花气尚旺,北方部分地区有订之为花节者,是插花季节。明吴鼎芳有“似晴欲雨养花天”句,宋欧阳修也有“三月春阴正养花”之句,插花供神,乐事赏心。

清明主要花材有柳花、桐花、麦花、橘花、柚花、梨花,配材有山樱、海棠、桃、李、海榴、木兰、紫荆、丁香、荼蘼、篁、红豆蔻、郁李、蔷薇、百合、喇叭水仙、白芷等。

清明后五日,麦花开,俗以三月十一日为麦生日,最堪玩赏,梨花白洁鲜明,橘花象征纯洁明净,柚花白大且香。

霏微小雨初晴处

花材:丁香、爱玉、茴香、柳枝

花器:青花七孔瓷瓶

花型:心象理念

带芽柳枝为干,白丁香为主,其下以结实之爱玉铺悬,颇有雨过清明之意。另附插茴香数枝,惟结构均呈十方中立式以求雍容之气象。

注:本文节选自财团法人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黄永川先生《中国古典节序插花》一书,版权归基金会所有,以上内容仅限于学习交流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文中照片由陈伟凯、石小文、赵玥拍摄提供。

集艺·花传

常规课程

教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oukoua.com/hdkzp/8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