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爱喝茶饮的妹子要疯了——

某奶茶品牌和某咖啡品牌都推出了

与南京市博物总馆合作的国宝文创系列

文物不仅“活”起来了

还可以“喝”起来了!

时髦的茶饮和厚重的历史

是怎么走到一块儿的?

小游必须得给你科普一下

其实论追捧“网红饮品”

古人早已走在我们前面千百年啦!

1

先秦时代饮品比较稀少

夏天能喝的基本上只有掺了蜂蜜的蜜水

不过别看饮品稀少

喝法倒是很讲究——冰镇

为此后来还发明了最早的冰箱——冰鉴

这在大型清宫电视剧

《如懿传》里有多个镜头

《如懿传》中的冰鉴

2

隋唐时期出现了一款

火爆全国的网红饮品——饮子

饮子是一款由果品或草药熬制而成的保健饮料

和现在的凉茶差不多

当时的长安城遍地都是饮子店

《玉堂闲话》中便提到了一家饮子店

号称能治疗“千种之疾”

门外长龙,生意火爆

排队人数堪比现在的网红店

还被黄牛炒到“百文售一服”

古代人对网红饮品的执着

真是丝毫不输给现代人……

3

到了宋代

饮料的品种渐渐丰富了起来

在李清照还是网红的时候

她发明了一款名叫“白豆蔻熟水”的饮料

用植物或其果实作原料煎泡而成

不但能化湿行气、暖胃消滞

还富含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及矿物质

一时间成为宋朝人民争相购买的网红饮料

宋代人把冷饮叫“凉水”

属于果汁类饮品

宋人笔记所记载的市售果汁冷饮

念起来都可以串成一段相声了

沈香水、苦水、白水、江茶水、杨梅渴水、香糖渴水、木瓜渴水、五味渴水、雪泡缩皮饮、杏酥饮、紫苏饮、香薷饮、梅花酒、皂儿水、漉梨浆、卤梅水、姜蜜水、绿豆水、椰子水、甘蔗汁、木瓜汁、五苓大顺散、乳糖真雪、金橘团、甘豆汤……

更绝的是宋代外卖小哥

都上了《清明上河图》的热搜……

据《武林旧事》、《梦梁录》等书籍记载

宋朝的食店已经能提供

“逐时施行索唤”“就门供卖”的外卖业务

《清明上河图》里的外卖小哥

在《清明上河图》中

就有外卖小哥快步走出“奶茶店”的画面

不过那会儿的“快乐肥宅水”

被称为“饮子”“香饮子”

《清明上河图》里的香饮子

4

当年蒙古人西征中亚时喝到了“里木渴水”

一口下去,便爱上了这种酸酸甜甜的感觉

随之带回了中原

据说忽必烈喝完后

一个劲儿的为里木渴水打CALL

为了保证“里木渴水”的供应量

还在广州设置了御果园

栽种了上千棵里木树

一直到元朝灭亡

里木渴水都是皇家常用饮料

知识点来了——里木渴水是什么水?

“里木”即柠檬,“里木渴水”即柠檬水

后来里木渴水的喝法传入寻常百姓家

配方得到改进

时人的“生活指南”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渴水》中

便记载了不少种渴水的制法

因为制作方法是煎

民间又改称渴水为“XX煎”

杨梅煎、葡萄煎、木瓜煎

——说白了就是榨果汁喝

5

明朝时,有一种特别的食物

先用白面加绿豆黄

再伴以其他调料搅拌晒制而成的“造曲”

夏天有新鲜的莲蓬、藕大量上市

还能喝清凉美味的冰镇莲子汤

另外一种比较受欢迎的

就是“琥珀糕”

西瓜汁滤渣后用小火熬制

汁水黏稠后冰镇,好看又好吃

6

晚清时,还有用碳酸气及酒石酸或枸橼酸

再加糖与其他果汁做出汽水

不过论主流网红茶饮

还得是乾隆爷最爱的奶茶

《如懿传》中奶茶达人乾隆

当时《钦定总管内务府则例》规定

从皇上至皇子,每日供应奶茶所需的牛奶量

根据层级分配不同奶牛量

其中皇上每日乳牛头

皇后25头、皇贵妃6头和贵妃4头

有了牛奶,茶叶更不能马虎

御用茶叶从云南、福建、江苏等70个府精选出

包含普洱、武夷、碧螺春等著名茶种

整个皇宫年度茶叶消耗量高达1.4万斤

清·普洱茶膏故宫博物院藏

“奶茶控”乾隆,对煮茶用水更是讲究

指定北京的玉泉山泉水为御用

每回出巡时都必须要求下属带一大桶随行饮用

由11名蒙古煮茶人专门负责他的茶饮

清乾隆白玉嵌宝石奶茶碗

还有更具有民族特色的奶茶具多穆壶

“多穆”在蒙古语中指的是

“盛奶茶的桶”或“奶茶壶”

在藏语中则是“盛装酥油茶的桶”之意

使用时,一手托住桶底

一手托住桶身倾倒奶茶

清嘉庆粉彩缠枝花卉纹多穆壶

好了,科普了这么久

你一定想知道这次

可以“喝”的网红文物是什么吧?

此次奶茶品牌推出的联名杯套、手提袋

结合了莲纹、飞羊、云锦等传统元素

灵感来源于南京市博物总馆授权的

距今多年的明代文物

——彩釉飞羊纹琉璃砖和嵌宝石莲纹金盒

飞羊是佛教中护法神的仆从和骑乘,这块彩釉飞羊纹琉璃砖是在眼香庙附近取土时意外发掘出的一批纹饰琉璃砖中的一件,据考证是大报恩寺宝塔拱门上的建筑构件。

大报恩寺琉璃塔构件

据史料记载,琉璃塔高约78米,共计九层,塔形为八角形,每面都有一个拱门,每一层八个拱门,九层共72个拱门。这些拱门四实四虚,隔层错开,全部由各种图案的琉璃砖构建而成。

被网友戏称为“明代香奈儿款贵妇链条包”的嵌宝石莲纹金盒,实际是一件“嘎乌盒”,是女性出席宗教活动时常戴在胸前的装饰物,里面可装置香料或经文等佛教用品。

它的主人梅氏,本是黔国荣康公沐斌的妾,后来因为梅氏的儿子沐琮袭爵,作为生母,她被朝廷赐以诰命,封为太夫人,一下成为身份无比尊贵的贵妇。

梅氏墓出土的金银首饰主要包括头面一副、嵌宝石金链梵文六字真言金盒一件、嵌宝石金手镯一对、绿松石耳坠一对,锤鍱、累丝、镶嵌、錾刻、焊接……在南京市博物馆里足足占据了华丽丽的一片天地。

西洋舶来品的咖啡和中国传统文化

看似八竿子打不着

它们又是如何巧遇的呢?

原来秘密就在拉花上

此次咖啡品牌计划选在二十四节气白露9月8日发售“六朝特调咖啡”,选用有驱寒效果的肉桂做基础,提取了六朝博物馆的人面纹瓦当造型,用可可粉均匀地撒在咖啡表面,画出一个可爱的表情包。如此一来便让文博元素走出博物馆,走向烟火人间。

瓦当,是中国古建上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在考古挖掘中一旦出现瓦当,就意味着很可能存在较高等级建筑。

大行宫一带出土的瓦当根据图案可以分为四大类:云纹、人面、兽面、莲花纹,每种瓦当都代表不同时代的“审美风尚”。

小游这么一介绍

是不是感觉古人的茶饮

瞬间高大上起来?

来源:南京市博物总馆。文章及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小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oukoua.com/hdkyx/13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