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能治肾病吗答案不乐观
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http://m.39.net/pf/a_5972919.html 中成药,比如肾炎康、尿毒清、肾衰宁、金匮肾气丸等等,在大内科和肾内科处方量颇大,使用的患者颇多。 许多肾病朋友问:它们效果如何? 这个问题,答案并不乐观。 中成药,能治肾病吗? 首先说答案:能治,但效果很有限,一般不建议单用。 比如肾衰。《中成药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临床应用指南(年)》,将几乎所有中成药的证据等级都划分为D级(共有ABCD4级,仅尿毒清是C级)。D级是最低的等级,一般指南编写和临床实践是基于A级和B级的证据,无奈时才考虑C级,编写指南的专家组的意思很明白了。 中成药是中药吗?有人认为当然是了,都是由草药得来,中成药不过是固定的方剂罢了。 但是中药需辨证施治,方剂不是固定的,二者差别很大。 为了探索固定方剂和辨证施治的差别,一项研究纳入了32例慢性肾脏病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超过1g。将其分为两组,各16人。 A组使用固定方剂:黄芪、党参、当归等11味中药。 B组采取辨证施治,在为患者辨证为脾肾两虚、气虚血瘀等等证型之后,方剂随症加减。 A组患者怎么治的呢? 先服用4周固定方剂,尿蛋白平均值由4.12g降至3.02g; 再改用4周辨证施治方药,尿蛋白平均值由3.02g降至1.48g。 似乎辨证施治更好一点,但证据不够强,因为后4周的效果,也可能是前4周的治疗在起作用。 那么我们看B组。 B组患者则是反过来: 先服用4周辨证施治方药,尿蛋白平均值由3.19g降至1.74g; 再改用4周固定方剂,尿蛋白平均值由1.74g反弹至2.82g。 结果表明: 无论孰先孰后,辨证施治均显著优于固定方剂。而且由辨证施治换为固定方剂之后,病情会出现加重。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们再回头看刚才的问题:中成药是中药吗? 中药有一个必要条件:以中医理论作为指导。关键在于辨证:一人一方,并且随着证型和症状的变化而变化,如此才能精准地把握病情并进行改善,这其中包含着中华文明的智慧。 中成药≠中药 非洲、澳洲人民从野外挖一株草药,即使是同一种草药,能说是中药吗?当然不能。如果失去了中医理论的指导,中药便退化成了普通的草药,用法便如无头苍蝇,疗效不够理想。(这里没有贬低其它民族的传统医学理论,只谈没有医学理论支撑的情况) 中成药的优点是方便、产量大,而非疗效。 中成药使用时往往不给患者详细辨证,其用法也没办法详细辨证,这就失去了中医理论的指导作用。其用法不是详细的辨证,而是粗糙的辨病,门诊看一下是不是肾病,是肾病就可以用,西医大夫也能开。但西医大夫的擅长之处,不是中成药。(中医大夫也不是) 中成药并非医学的产物,而是医疗资源不足的产物。 总之,如果病情较轻:尿蛋白未超过0.5g,进展风险小,可以考虑中成药,并定期复查。而对于尿蛋白超过0.5g、有进展风险的肾病,中成药是辅助药物,单用中成药是不明智的,可以考虑辅助主要药物使用。 肾友们如果有具体的肾脏病问题,可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oukoua.com/hdkyc/9122.html
- 上一篇文章: 天津中医药大学等多组学联用在中药作用机制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