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里说:"正是你花费在玫瑰上的时间才使得玫瑰花珍贵无比"。万物亦是如此,中药也不例外。当你花心思走近中药、了解中药,才知道中药的一生原来有那么多故事。

发春气之先的辛夷可以通鼻窍,祛风寒;应盛夏之火的乌梅可以敛浮火,生津液。中药的一生,即是人运用中药的历史,相互碰撞、彼此交汇,譬如盛夏白瓷梅子汤,碎冰碰壁当啷香。

章回一:天生天长的梅子树

乌梅树喜欢温暖潮湿的地方,在春季开花的时候,漫山遍野都充满了它的香气。这种果树因为害怕虫害,种乌梅的果农都会喷洒一些杀虫剂来防治。

乌梅树并不高,属于小乔木,长着滴溜溜的果实,似乎在招呼着行人去摘一个来吃吃看。如果真的咬上一口,就会酸到牙都打颤。但酸恰恰就是他的价值所在,入口酸味若能够保持1-2个小时便为上品。

章回二:治病的乌梅丸

乌梅具有缓肝调中、清上温下之功效,用于治疗蛔厥、久痢、厥阴头痛,症见腹痛下痢、巅顶头痛、时发时止、躁烦呕吐、手足厥冷[1]。

《伤寒论》中有记载乌梅丸方: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方中乌梅酸温安蛔,涩肠止痢,为君药。花椒、细辛性味辛温,辛可伏蛔,温能袪寒并用,共为臣药。附子、干姜、桂枝温脏袪寒。人参、当归养气血,共为佐药。去放全方共奏缓肝调中,清上温下之功。

章回三:《遵生八笺》里的乌梅汤

食之一事,不必珍馐,但需有心意,才能有滋味。夏日将至,五脏燥热,纳食不香,一碗冰镇酸梅汤的快乐让人充满了想象。乌梅汤不仅能生津止渴,还能开胃消食。和朋友摆龙门阵打火锅,更是不可少的解辣干将。

平时喝过最多的酸梅汤,就是乌梅、山楂、甘草的黄金组合,再撒点桂花,更添色彩。但是在《遵生八笺》中,作者还放了生姜、红豆蔻和紫苏三味中药,以辛温来作甘酸。

中医阴阳协和的思维流露在每一处的生活小细节中。乌梅、山楂、甘草皆是甘酸养阴,化阴生津的良品,但是运化津液的枢纽还是在脾阳,红豆蔻、紫苏则辛温健脾兼能醒脾。夏日好食冰凉,但有时是不是喝冰镇酸梅汤并不解渴呢?这都是由于伤了脾阳的缘故。因此,酸梅汤虽好,切勿贪凉,否则阴凉之品下肚不能生津,反而生湿,致使脾阳不振。

短文话少,闲聊至此。天生乌梅,中药一生。

参考文献

[1]老膺荣,唐泽彦,蒋俊民,顾植山.学习顾植山“辨象-辨时-握机”运用乌梅丸体会[J].新中医,,45(07):-.

供稿

朱文婧(校研会合作与交流中心)图片

来源于网络修稿

许悦、周瑾欣编辑

小雨审核

毛敏、王祥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oukoua.com/hdkyc/8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