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白豆蔻,其实有很大的
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开宝本草》白豆蔻篇 今天 给大家介绍一味药食同源药材 白豆蔻 中药白豆蔻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越南、泰国等地。我国广东、广西、云南亦有栽培。10-12月果实呈黄绿色尚未开裂时采集。除去残留的果柄,晒干。用时去果皮或连果皮打碎生用。 中药白豆蔻的功效与作用非常的多。白豆蔻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理气药,白豆蔻具有行气温中、化湿、开胃消食、解酒等功效。常用于寒湿气滞所致的胸闷不畅、反胃、恶心、呕吐、呃逆、食欲不振、食少纳差、消化不良等病症。白豆蔻的一般用量为3-6g,入水煎的时候需要后下,如果跟其他药物一起煎久了,白豆蔻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它的有效成分会挥发掉一些,降低药性,所以我们要注意要后下。 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脾、胃经。 功效作用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用于脘腹胀满,湿温胸闷,胃逆呕吐。 1、用于湿浊阻中证。 本品气清香,能化中焦湿浊,行脾胃之气。适用于湿浊阻中,脾胃气滞,脘腹胀满,不思饮食之证。属寒湿阻中者,又能温中散寒。可单用,或与砂仁、厚朴等化湿行气药配伍使用。 本品长于化湿行气,且温而不烈,故常配伍用于湿温初起,胸闷不饥,舌苔浊腻之证。若湿邪偏重者,常与利水渗湿之品配伍,如《温病条辨》三仁汤,以之与薏苡仁、滑石等药同用。若热重于湿者,还应配伍清热燥湿药,如《温病条辨》黄芩滑石汤。 2、用于呕吐 本品芳香,能和胃降逆止呕,可用于多种呕吐。又因能温脾暖胃,化湿行气。故尤以胃寒湿阻气滞之呕吐者,最为适宜。可单用,亦可与藿香、半夏、橘皮等除湿行气、降逆止呕药配伍。治小儿胃寒吐乳不食,可与砂仁、甘草等温胃和中之品同用。 白豆蔻药方及配伍药方: 1、治疗胃口寒作吐及作痛者:白豆蔻仁三钱,为末,酒送下。(《赤水玄珠》白豆蔻散) 2、治疗脾胃气不和,止脾泄泻痢:白豆蔻二两(用仁,一半生一半熟),枳壳半斤(去瓤,以浆水煮软,麸炒令香止),肉桂二两(去皮),橘皮二两(去瓤,炒,切细),诃子二两(去核,半生半熟),当归二两(洗)。上六味,杵为末,每服一钱,水一中盏,姜、枣同煎至七分,稍温服。如要丸,用好枣,浆水煮,去皮核,细研,为丸如桐子大。以姜擘破,炒令黑色,入水煎汤,下十五丸。(《博济方》白豆蔻散) 3、治疗小儿吐乳属胃寒者:白豆蔻仁十四个,缩砂仁十四个,生甘草二钱,炙甘草二钱。为末,常掺入儿口中。(《世医得效方》) 配伍: 1、白豆蔻配伍陈皮、半夏:白豆蔻温中化湿;陈皮理气健脾;半夏燥湿化痰止呕。三药合用有理气健脾、化湿和胃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湿浊中阻之胸腹满闷、泛恶纳呆、呕吐泄泻等。 2、白豆蔻配伍厚朴:白豆蔻辛散,温中化湿;厚朴苦降,行气除胀满。二者合用,有理气除胀、开胃化湿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寒湿气滞之脘腹胀满、呕吐不欲食之症。 3、白豆蔻配伍藿香: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藿香芳香化浊止呕。二者合用,可加强温中化湿止呕之力,用于治疗寒湿内阻之呕吐、纳差、胃脘痞满等症。 服用白豆蔻的注意事项 作为一种常见的调料果实需要经过研磨之后才能够被使用,对于身体脾胃虚寒的人们可以和生姜一起去炖食物能够很好的缓解身体症状。日常喜欢饮酒的人群使用白豆蔻也可以很好的解酒。 白豆蔻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 豆蔻分草豆蔻、白豆蔻、红豆蔻几种。草豆蔻又名草果,辛辣芳香,性质温和;白豆蔻又称白蔻、蔻仁,具有油性,辣而香气柔和;红豆蔻也叫玉果、肉豆蔻,颜色深红,有辣味和浓烈的香气。草豆蔻用时须研碎或末状,待主料加热后放入;红豆蔻可直接放入炖煮的锅中,红豆蔻则能助消化,解酒醉,温中下气,消食固肠。 1.白豆蔻忌见火。 2.可粉碎但不可炒用,否则将失去或减弱其特有的芳香美味。 3.湿温初起,身热不扬,胸闷不饥,湿重于热者,可与杏仁、薏苡仁、滑石等配伍。 4.脾胃寒湿呕吐者,可与半夏、藿香、生姜等配伍。 烹调用途:作调味料,可去异味,增香辛。用于配制各种卤汤及供制卤猪肉、烧鸡之用。亦为“咖喱粉”原料之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oukoua.com/hdkyc/4566.html
- 上一篇文章: 药食同源白豆蔻
- 下一篇文章: 重庆老火锅风味及调味底料要点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