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人体湿气重主要与平时不爱活动有关,长时间缺乏锻炼容易导致脾胃虚弱,经常吃寒凉的食物容易导致湿气重。脾胃虚弱的人可以考虑食疗调养,湿气重的人可以考虑运动调养,所以平时尽可能的加强身体锻炼,经常锻炼身体适当的晒太阳能帮助改善湿气重的问题,加强身体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可以帮助人体排汗,人体在排汗的过程中也可以排除体内的湿气和废物。

???化湿药的功能特点

???凡功能化除湿浊,醒悦脾胃的药物,称为化湿药。

???化湿药,大多气味芳香,故又称为“芳香化湿药”。使用化湿药后,可以使湿化除,从而解除湿困脾胃的症状,所以又称为“化湿醒脾药”或“化湿悦脾药”。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喜燥而恶湿,爱暖而悦芳香,易为湿邪所困,湿困脾胃(又称湿阻中焦)则脾胃功能失常,化湿药能宣化湿浊,醒悦脾胃而使脾运复健,故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化湿药主要适用于湿困脾胃、身体倦怠、脘腹胀闷、胃纳不馨、口甘多涎、大便溏薄、舌苔白腻等症。此外,对湿温、暑温诸症亦有治疗作用。化湿药性味大都辛温,归入脾胃,而且气味芳香,性属温燥或偏于温燥。

???主要药:霍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

白豆蔻

别名:多骨,肉寇,白寇

部位:成熟果实

产地:东柬埔寨,越南,老挝

加工:果实成熟时,剪下果穗,晒干或烤干

性味:温;辛;归脾、胃经

功效: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用法:内服煎汤,5-9g,宜后下;或入丸、散。

禁忌:阴虚血燥者禁服。

草果

别名:草果子,草果仁

部位:成熟果实

产地:贵州、云南、广西

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味:温;辛;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温中,除痰截疟。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痛,痞满呕吐,疟疾寒热。

用法: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禁忌:阴虚血少者禁服。

草豆蔻

别名:豆蔻、草果、草蔻、大草蔻、草蔻仁、飞雷子

部位:成熟果实

产地:广东、广西

加工:夏秋二季采收。晒至九成干,或用水略烫,晒至半干,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团,晒干。

性味:温;辛;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健脾,温胃止呕。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

用法:内服煎汤,5-9g,宜后下;或入丸、散。

禁忌:无寒湿者慎服;阴虚血少、津液不足者禁服

苍术

别名:赤术、仙术、青术

部位:根茎

产地:江西、湖北、湖南

加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撞去根须。

性味:温;苦、辛;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痹,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

用法:内服煎汤,5-9g,熬膏或入丸、散。

禁忌:阴虚内热,出血者禁服,气虚多汗者慎服。

藿香

别名:藿香

部位:地上部分

产地:广东

加工: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性味:微温;辛;归脾、胃,肺经

功效: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用法:内服煎汤,6-10g(鲜者加倍),不宜久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浸洗,或研末调敷。

禁忌:阴虚火旺,邪实便秘者禁服

红豆蔻

别名:红豆,红蔻,良姜子

部位:果实

产地:广东、广西、云南、台湾

加工:秋季果实变红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

性味:温;辛;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散寒,醒脾消食。用于脘腹冷痛,食积胀满,呕吐泄泻,饮酒过多。

用法:内服煎汤3-6g。外用研末搐鼻或调搽。

禁忌:阴虚有热者忌服。

厚朴花

别名:调羹花

部位:花蕾

产地:四川、湖北、安徽

加工: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摘。稍蒸后,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味:温;苦;归脾、胃经

功效:理气,化湿。用于胸脘痞闷胀满,纳谷不香。

用法:内服煎汤15-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

厚朴

别名:厚皮、重皮、赤朴、烈朴

部位:根皮、干皮、枝皮

产地:四川、湖北、安徽

性味:温;苦、辛;归脾、肺、胃、大肠经

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用法: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禁忌:孕妇慎服;气虚、津伤血枯者禁服。

佩兰

别名:兰、兰草、大泽兰、香水兰、女兰、香草、千金草

部位:地上部分

产地:江苏、河北、山东

加工:夏秋二季分两次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平;辛;归脾、胃、肺经

功效: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症,头胀胸闷。

用法:内服煎汤6-19g(鲜品15-30g)

禁忌:阴虚血燥气虚腹胀者慎服

砂仁

别名:缩砂仁、缩砂砾

部位:成熟果实

产地:广东、广西、海南、越南

性味:温、辛;归脾、胃经

功效: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用法:内服煎汤15-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

???化湿药的注意事项

???1.化湿药的功效有化湿、燥湿之不同,说明作用有缓弱、强烈之异,应跟据湿阻中焦之程度适当选用,以免病重药轻或病轻药重之弊。

???2.化湿药主要用于寒湿中阻之症,常配合温里药同用;如为湿热之症,须配合清热燥湿药同用。此外,如兼气滞,可配行气药;脾胃失运,可配健脾和胃药;如湿邪较重,还可与利水渗湿药相配伍。

???3.化湿药功能化湿、燥湿,易于耗阴伤津,故阴虚津少,舌绛光剥者宜慎用。

???4.化湿药物多含挥发油成分而气味芳香,煎煮过久可降低或丧失疗效,故不宜久煎,有的则应后下。

???5.阴虚血燥及气虚者慎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oukoua.com/hdkjj/5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