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都有人说过,宋代是知识分子最幸福的时代。在这个幸福的时代,确实产生了很多的大家,唐宋八大家当中,宋代就占了6个;宋诗虽然与唐诗有距离,但是宋词却有资格与唐诗比肩。作为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人,苏轼可谓名满天下,他的诗词歌赋绘画音乐都有不俗的成就。

词人苏东坡

到了南宋,也出现了一位艺术全才。这个艺术全才和苏轼一样,诗词歌赋绘画音乐都有涉猎,且造诣都不低,而且因为其词作的深刻内涵,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声誉,更是被誉为苏东坡之后最著名的艺术全才。

词人姜夔

这个全才,名字叫做姜夔,而他那篇享有盛名的词作,就是著名的《扬州慢·淮左名都》。全文如下: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

这首宋词比较长,用到的典故也有很多,虽然是高中语文必学的课文,但是实在难背。当时背过去了,今日翻出来,却也极少能够背诵过去。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这首宋词其实是一首怀古宋词。在上阙,词人满怀向往,来到扬州之地,却发现之前的繁华景象都已不再,只剩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究其原因,就在于“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以及城市的破败荒凉一览无余,所带来的创伤更是不可磨灭。而后的“黄昏”、“清角吹寒”、“空城”更是直接突出了今日扬州的衰败残破。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下阙主要引用的典故乃是出自杜牧。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尽了扬州城的美丽繁华,而今日在词人姜夔的眼里,只剩下“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今昔对比,其中滋味不可谓不引人长叹。

这首词意味深长,冷僻幽独的情怀表达的淋漓尽致。战争的残酷、繁华的落尽,都在这首词中。昔日繁华,今日只有衰败,这样的王朝即便能够偏安江南,寻求一时的安逸,又能如何抵挡北方的铁骑?

今日扬州

在这首词中,词人的反战思想很是清晰,后世评论者也是如此认为。在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当中,评论者认为:“犹厌言兵”的“厌”字,写得极其传神。意谓扬州遭兵火后,荒废的池沼、尚存的大树,至今仍厌恶谈论战事。“无数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此韵味。”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oukoua.com/hdkjj/11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