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研学游胜读十年书

《新商务周刊》记者苏振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景区以青铜峡水利博览馆、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塔、大禹文化园等为主要研学载体,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综合实践课程,成为师生了解黄河历史文化,树立爱家爱国意识的优秀研学旅行基地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地处贺兰山下,黄河岸边,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宁夏引黄古灌区的精华之地。景区内旅游资源富集,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然风光更是秀美奇绝。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研学旅行的意义所在,也是教育部提出的要求: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近年来,“研学旅行”已逐渐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课,结合国家研学教育实践的客观需求,帮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景区利用得天独厚的黄河文化资源,对大中小学生、青年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精心包装设计旅游产品,以青铜峡水利博览馆、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一百零八塔、大禹文化园等为主要研学载体,以红色教育、生态环保、黄河文化和水利工程为研学主题,开设知识科普区、自然观赏区、体验考察区和励志拓展区四大板块,激发青少年穿越古今,了解黄河文化的历史背景与文化特色,挖掘黄河的深厚文化内涵与多重价值意义,增强青少年对“母亲河”的保护意识。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特色鲜明的综合实践课程。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景区邀请宁夏区内一线教师参与制定研学课程手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学科特点,通过各景点的实景观看、现场讲解、问答互动,策划开设了“黄河水质检测、非遗面塑、DIY树叶拼图、诗词大会、礼乐汉舞、国学投壶礼、古法造纸、特色剪纸、保护母亲河”等系列融教育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的研学课程。

宁夏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景区“研学游”活动现场

在研学辅导员的指导下,大家可动手在黄河石上画画、感受书法艺术,体验面塑文化,学习汉代礼仪、领略黄河魅力……从听、看到动手实践,研学旅行使同学们在享受互动体验的同时,更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知识,使其得以更好的学习传承。除了优质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研学产品,景区对安全接待也做足了功课,悉心为到景区研学的学生保驾护航。用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实力雄厚的导游队伍、完善的研学体系、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以及齐全的硬件设施,满足了研学旅行的多元化要求。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景区自年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以来,接待了近8万人次师生参与各项研学旅行活动,深受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6月2日,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景区携手青铜峡市汉坝小学联合举办“国学经典·汉学礼仪”青铜峡黄河大峡谷研学旅行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能在旅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学习兴趣。整个活动分为六个课程:

一是环保课。为从小培养环保意识,学生们在景区辅导员马荣带领下宣读环保倡议书,进行“保护水源地关爱母亲河”环保公益活动。

二是科学课。参观宁夏水利博览馆,了解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宁夏引黄古灌区。

三是历史课。乘船远观青铜峡拦河大坝,学习拦河大坝的建设历史,了解塔的前世今生,参观大禹文化园,重温治水英雄大禹的故事,参观九州苑、河图洛书。

四是地理课。由辅导员带领乘船了解黄河大峡谷,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讲解峡谷的地质地貌。

五是国学课。学习汉代礼仪,百人一组,排成正方形队伍,由国学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汉代礼仪演绎。

六是美术课。学做九九消寒图。由辅导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中国二十四节气,由二十四节气学习到数九节气,学习九九消寒图的画法。

宁夏青铜峡大坝

青铜峡汉坝小学石华副校长说:“我们学校叫汉坝小学,但学生们不知道为什么叫汉坝,我们历史课有大禹治水的故事,但不知道大禹就是在我们青铜峡治水,地理课上讲青铜峡水利枢纽,但青铜峡大坝近在咫尺,多数学生甚至没有亲眼见过大坝。通过这次研学旅行,让学生亲眼看到课本上的青铜峡——我们的家乡是什么样子,学习生活常识,懂得人文礼仪,这样,他们会增加自豪感,更加爱家乡,爱祖国。尽管只是短短一天的时间,学生们收获的可能比上一周课还要多。”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景区以全力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加大研学旅行品牌宣传,大力开发培育研学旅行产品。景区李爱琴副总经理告诉记者:“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从研学辅导员、研学课程、研学基地、研学线路、安全管理等几个方面探索深化,完善研学接待方案,提升研学接待品质,建立管理规范、责任清晰、保障安全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努力把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景区打造成为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国内优秀研学旅行基地。”

《新商务周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oukoua.com/zyhdk/9935.html